![关于桥教案模板集合四篇](https://img.jihtu.com/upload/6312.jpg)
关于桥教案模板集合四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桥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桥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同学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同学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教学过程
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
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初读,掌握课文主旨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全班交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一起正音.
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效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根据同学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同学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a.“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分、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选择自身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桥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初步练习走平衡木。
3、培养和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协调性。
重点:培养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及身体协调性。
难点:教会幼儿正确走平衡木的方法。
活动准备
塑料矮平衡木、纸制作的“小路”(50cmx18cm),一封信,玩具马一个,小兔子头饰、“小花”和“大萝卜(用布缝制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自然站队做从头到脚的热身准备活动。
(二)基本部分
1、创设情境。老师扮兔妈妈。兔妈妈早上起来收到了一封信,信上说好朋友小马生病了。兔妈妈要带着孩子们去看望小马。可是,通过小马家只有一条小路。兔妈妈要求孩子们,走路的时候要小心,不能踩到两边的小花。
2、走“小路”。兔妈妈带着小兔子们去看小马,一个跟着一个走(走纸制作的小路),边走边说:“小小路,窄又长,花儿开在路两旁。小兔子,走小路,整整齐齐排成行。”到了小马家后,询问它的病情,并说一句祝福的话,然后再按照原来的路走回来。
3、过“小桥”。小兔子从小马家回来后,特别高兴。兔妈妈说:“家里的.萝卜不多了,我们去拔萝卜吧。”拔萝卜要到河的对岸,需要过一座“小桥”,兔妈妈教小兔子们怎么过“小桥”。
教师演示怎样过“小桥”,并和幼儿一起说一说过小桥的儿歌:
小兔小兔要过桥,
张开双臂走上桥,
心不慌,身不摇,
一步一步走过桥。
请3到4个幼儿练习走小桥,教师指导并请幼儿认真观看。
出示塑料矮的平衡木,请幼儿自己走小桥。拔完萝卜之后,从原路(塑料矮的平衡木)走回来,把萝卜放到筐里,再接着去拔萝卜。(教师在平衡木边上保护幼儿,并提醒走平衡木的要领。)
4、萝卜都拔完后,小兔子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很高兴。兔妈妈表扬了兔宝宝,然后带它们到森林里玩耍,玩得很快乐。“春天到,天气好,小兔出来伸懒腰。我们要小心大灰狼,眼睛快快瞧一瞧。”这时候,一名老师扮演的大灰狼出现了。小兔子们跑回自己的家。反复玩几次(四散追逐跑)。
三、结束部分
1、为了战胜大灰狼,小兔子需要学本领,学习各种动物的样子,迷惑大灰狼,吓跑它。
兔妈妈带着小兔子模仿各种动物的样子,也可以让小朋友自由创作。
2、太阳落山了,听音乐《摇篮曲》,作整理动作,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我根据本班幼儿年龄小、爱动这一特点制定了本次走平衡木的体育活动。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准备材料,制作大萝卜、小路,还有路边的小花,我还选用了幼儿能够接受的高矮适中的平衡木,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
因为是小班幼儿,所以这次体育课我采用了游戏化的情景导入方式,再现小兔子们快乐的一天:从早上做早操到晚上太阳落山。在活动中,通过看望小马、拔萝卜、躲避大灰狼、学习本领等动静交替的环节,鼓励幼儿入境,积极投入,发展其平衡能力。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
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在角色的选择上能够不用小兔子,而选用小花猫等走路很轻的小动物效果可能会更好的,因为小朋友听到小兔子的直接反映还是蹦蹦跳跳的,而小猫给人的感觉是灵活、轻巧,更适合走平衡木和后面的跑。还有,在活动的重点部分“过小桥,拔萝卜”等环节,我准备的“萝卜”是用压膜机压的容易撕坏,后来改用布缝制效果很好。
桥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各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人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敬重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教学重点]
目标中的2、3,目标1中的造句。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
[主要板书计划]
卢沟桥烽火
敌军 我军
7月7日深 全副武装 喝 问
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首先 还击
第二天凌晨 人仰马翻 同仇人忾
狼狈 举、冒
当天晚上 逃之夭夭 悄悄
可耻下场 英勇顽强
[作业设计、布置]
[课内]
1、誊写词语。
2、填写成语。
3、造句。
4、组词、多音字组词。
[课外]
1、抄默词语
2、把课文复述给家长听
3、完成练习册。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2、检查预习情况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4、指导同学书写词语。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2。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同学提问,比方“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解决问题:
事先请同学预习,搜集有关历史资料,这时可请同学自身汇报预习效果,并和时褒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和华北局部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
1.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同学字词,划分段落。
2. 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 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誊写词语
(2)解释加点字
同仇人忾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猝不和防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第一、第二段,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人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敬重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第二段。
3、能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一、复习
出示词语,指名读。
1. 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同学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吞。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2、学习第二段。
(1)读每二段,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交流并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3、细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的关键词语。
按三个时间,分别交流圈画的词语,并说说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交流并相机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日军 我军
全副武装 喝问
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首先 还击
通过理解这些词语,让同学体会这显然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行为”
指导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妄自菲薄。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计划的。
第二天凌晨
日军 我军
人仰马翻 同仇人忾
狼狈 举、冒
通过理解“震耳欲聋”“吼叫”和联系电视、电影、书报的画面来体会日寇的残酷。
通过理解我军的表示,体会我国守军不怕强敌的英雄气概。
通过理解“人仰马翻”等词语来体会在我军面前,侵略者必定遭到的惨败的下场。
当天晚上
日军 我军
逃之夭夭 悄悄
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我军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和敌人的可耻下场。
指导朗读
(5)换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听录音,加深印象
看板书,同桌互相复述
指名复述
(6)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第三、第四段。
2、指导造句。
一、复习
1.指名说说“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局势和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2.指名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过渡:日寇岂肯就此罢休?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联系前文谈谈自身的理解)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急之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和声援
(3)指导朗读好这一自然段
2.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做上记号。
(2)同学质疑、解疑。
(3)你们知道,中国军民是怎样英勇的抗击侵略者的呢?
(4)讨论,引导同学体会抗击侵略者战斗的激烈。
三、指导造句
1.逐步
(1)指名读带有“逐步”的句子
(2)这里的“逐步”是什么意思?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么样?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2.万籁俱寂
四、延伸作业
搜集一个战争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其他同学听,从中体会军队的善战和战士的英勇。
教后感:
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讲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所以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这一重点组织教学。而这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所以我重视了同学有感情朗读的训练。实践证明,朗读确实是学习此类教材的好途径。
桥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学会“妙、米、仿、入、国、车”7个生字,会认“造、纲、玻、璃、宽、吨、盐、省”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同学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同学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课前准备:同学画自身见过的桥。
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同学拿着画介绍,并贴在黑板一角。)
同学们介绍的有木头造的桥,有用石头造的桥,还有用水泥、钢铁造的桥。俺们今天要认识的桥和你们介绍的都不一样。
玻璃、纸、盐各有什么特点?(玻璃脆,易碎;纸薄,易破;盐易化。)而这些东西却可用造桥呢?此时,你想说什么?
板书课题:奇妙的桥。
二、过桥识字游戏。
背景:黑板上画一座桥,生字摆在右边。
同学自由认读生字。
同座互读,正音。
指名上来读会认的字,读对了就请生字“过桥”。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在右边。
同学读词语,把生字和它的朋友送回家。
三、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把生字词送回课文,把课文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同座互读课文,听一听课文中的句子读通顺了吗?
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评一评。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同学自身识记生字“妙”。
指名生分析“妙”字的字形结构。
仔细观察“妙”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
师作示范指导,同学自身练写生字,再与范字作比较。
师选出写得较好的字全班展示。
五、选择自身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同学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同学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二、指导朗读,感悟课文。
1、你喜欢哪种桥?(指名说)
2、请喜欢桥的同学读一读。
3、四人小组讨论考虑:玻璃桥有什么特点?
4、你觉得桥最奇妙的地方在哪里?相机用“作比较”的方法协助同学对文中的数字有感性认识。
5、看插图回答,为什么说走在玻璃桥上,似乎进入了童话世界?(引导想象,体会玻璃桥的奇妙之处。)
三、拓展延伸,说说画画。
i. 课前同学们画了用木头、石头、水泥和钢铁造的桥,这节课又认识了三种奇妙的桥——玻璃桥、纸桥、盐桥。你们想一想,你 还想造什么样奇妙的桥呢?
ii. 同学交流自身的想法。
iii. 同学用多种形式展现他心中奇妙的桥,可以说一说,可以画一画,还可以上网查一查,动手做一做。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择自身喜欢的局部有感情地朗读。
二、教同学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同学自同学字。(先说它是什么结构,是什么和什么组成的(独体字除外),它的笔顺是什么,共有几笔,组词是什么。
3、指名说记字的方法。
4、指导写字,看清每一笔和田字格里的位置,再写排头字。
三、复习巩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第二题、第三题。
板书设计:
23、奇妙的桥
玻璃能造桥吗?
纸能造桥吗? 这些桥真是太奇妙了!
盐能造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