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说课稿范文汇总八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叙事性散文,是第一单元,第一篇鲁迅文章。既表现手足亲情又意蕴丰富,有助于提高学生情感体验,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文章讲述了“我”因为看到风筝,引起对儿时虐杀自己小兄弟的风筝梦的回忆和深深的自责,展现了兄弟间浓浓的手足亲情。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具有初步整体感知和理解能力;但获取知识的方式多以图片、声音等具体形象为主,较少接触意蕴深厚的文章,对抽象的文字有陌生和排斥心理;字面理解文意,泛泛感知思想情感;难以抓住要点来准确体会、理解文章思想感情。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全文,理解文中“精神虐杀” 指什么;
难点:体会、理解作者悲哀之情和全文浓浓的手足亲情。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品读叙事中的描写语句,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学习迅速抓住文章要点的方法,通过讨论赏析,理解“精伸虐杀”实质。
情感目标——感受文中浓浓的手足亲情,学习作者严于自省的高尚品德。
二、说教法
1、理论依据:
《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学习要“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能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情感”,“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沟通课堂内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以问题带动阅读学习”。
2、教学方法:
实践法:亲身体验体会到文章意图。
提问法:本课教学主要方法,通过连环问题促使学生阅读文本,理解主题。
诵读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勾画法:通过重要句词来落实重点,理解文意
讨论法:培养合作精神及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3、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示范朗读,风筝图片,学生放风筝录像,计算机技术支持
三、说学法
依据以上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学安排,指导学生上网收集资料,通过实践参与培养学生自学和动手整理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启发、讨论、探究来赏析、理解叙事散文。问题法,提示法穿插使用。让学生学过本文,不仅理解了作者的情感,还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逐渐形成主动阅读文字、理解文意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配乐展图,引出课文)
上网收集作者资料
(二)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疏通生字积累词汇
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全文围绕风筝回忆了什么事?你有何感受?)
(三)品读赏析 “我”对小兄弟的“精神虐杀”指哪件事?具体说说。(诵读,表演)
(四)讨论探究 “我”当时为什么要那么做?现在的心情是怎样?划出关键词。(引导,讨论)
(五)拓展实践 展示古诗《村居》,进一步体会放风筝的乐趣。
播放学生放风筝录像,写一段放风筝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我的板书是一只展翅飞翔状的风筝,上面印着大大的精神虐杀,一方面是我不许小弟放风筝,一方面是小兄弟对风筝的痴迷,而这其中又承载着浓浓的手足亲情。板书简洁明了,形象地体现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和教学重点。
六、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我上学期参加市“多媒体与信息技术整合”比赛时的参赛课文。在上课时,我把语文从单一枯燥的文字解说种释放出来,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机会,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愿意主动去阅读文本,动笔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因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文段有很多写得非常优美。这是能获得二等奖的原因。
而之所以没拿到一等奖,最主要还是对使用新教法比如“网上搜索”“论坛上发表文段”没能作充分的课堂预计,导致课堂有些暂时性的混乱。而且对教案不够烂熟于心,提问有时不够有针对性,被外界干扰后显得不够流畅。因此,充分备好每一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熟悉教案时我今后在教学中要更努力的方向和重点。
说课稿 篇2《雨点儿》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这篇童话内容浅显,情节性强,便于学生阅读。
教学本课的重难点是识字、写字,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在教学时我合理利用农远资源,通过有计划地播放教学光盘,与电视老师互相合作,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接受式、填鸭式教学的缺陷。特别是课改后的语文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图文并茂,远程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一、激发兴趣,增强主动意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开始,我先播放光盘,出示谜语,学生立即就会融入电视情境之中,激发学习动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继续播放光盘,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如做游戏、跟学习伙伴比赛学习等,学生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能够使声画并存,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听觉、视觉的协调作用,打开学生的思路。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也使语文课充满了情趣。
二、读想说写,实现自主学习
教学本课时我放手让学生在教学光盘的作用下,运用已学过的拼音知识,教师适时引导,锻炼自学能力。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实现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读”始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而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于是,在观看光盘听电视老师提出初读要求后,我马上让学生交流重复电视老师提出的要求。这样做既能养成学生爱倾听的习惯,又避免了学生出现盲目读书的现象。读通全文后,我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词语,包括和电视上的学习伙伴认读,出示卡片领读、小组读、开火车读。反馈检查时,让学生做“戴帽子”游戏。在引导学生理解“飘落”一词时,我让学 ……此处隐藏9063个字……生兴趣,提出问题,继而设计实验,知道如何去研究,最后在研究活动中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发现。只有把这条主线把握住了,我们才能避免上出跑环节、跑流程,以完成实验为教学为目的的科学课。这些都是我的亲身体验。
实验课老师们普遍感觉不好上,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实验器材麻烦,二是课堂秩序难管。我们这个实验的器材也经过了多次改进。实验小车是学校原有的,但是车轮和车身分离,不方便我们做这个实验,所以我们用封口胶在这下面粘了一下,做了个加固。我们区梁艳老师自制了一种牙膏盒小车,这个是我仿做的,也可以做这个实验。跑道可以直接使用学生的课桌面,量出相应的起跑位置用粉笔做个记号,就行了。只是配置重物时就需要老师多次预作,像这个牙膏盒小车,由于自重小,静摩擦小,可以选择在里面放钩码,搭配较厚的铁垫圈,也可以直接使用回形针做重物,拉动空车。老师们看到我们这个跑道是用地板来充当的,它的正面和背面光滑程度不同,所以除了本课,在后面研究摩擦力时也可以使用,六年级研究斜面时它也可以作为斜面,使用范围很广,所以学校领导非常爽快就同意了这项投资。老师们平行班多,画表格很麻烦,可以直接用折的方法,这是我们试讲时所用的表格。大家看,也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管理是科学老师重要的课题。其实这也是我自己的弱项。像今天这样安静、有序的课堂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是非常难得的。我的体会是:想要学生按照老师的设计进入学习,关键就看老师的设计是不是精准,是不是到位,能给学生下这个套,让他跳进去而不自觉,还跳得非常开心、非常迫不及待。在极具逻辑性的课堂脉络下,注意教学细节,设问精准,语言简洁,学生很容易进入研究情景,自然就比较遵守纪律了。我们最开始是一次出示所有实验器材,都放在材料筐里。前2次上课都没有问题,第3次试讲的时候,那个班的孩子对秒表特别感兴趣,在实验一最少几个垫圈就能拉动小车时就拿出来用,其实他们根本没有明确的使用目的,就是玩,于是我只有停下全班的实验,讲纪律要求,又重复实验一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这样不仅干扰了学生正常的研究活动,也极大地影响课堂秩序,浪费教学时间。所以最后选择分步发放器材,去掉这些隐藏的干扰。
尊重实验数据是我们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重要一环。刚开始研究最少几个垫圈就能拉动小车时,有的小组结果不一样,是2个才能拉动,有孩子直接否定别人的数据,我就会问他:为什么你认为他们肯定做错了?慢慢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影响实验数据的这些因素。这样在后面出现不同寻常的数据时,学生才不会一口咬定自己是对的,别人和我不一样就是错的,而是认真思考有没有导致实验数据差异的原因,这种差异会有多大,进而选择是否采纳这组数据,或是重复实验。这其实就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求真的科学品质。
上这节课最大的感受就是:实验课老师要少说,让学生多说多做,老师原来也可以很轻松。因为功夫在课前。
今天这节课:
就学生参与情况来看,本课学生全都参与到研究活动中来,很积极地思考、动手,但可能是因为场合的关系,很多孩子还是过于拘谨了,分组实验时都不敢离开自己的座位,扭着身子展开实验,课堂氛围也不是特别活跃。
就研究活动的成效来看,学生的研究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都比较强,最后都从探究中有了自己的体验和发现,还是很有成效的。不过个人比较遗憾没有出现“特殊数据”,导致准备的很多“台词”都没用上。
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 板书的规范性和书写都需要再加强。
2、 书写班级数据大表时,时间还是用得比较多,具体改进措施还要继续思考!
3、 实物演示和投影时不能只是笼统地问一句“能看见吗”,自己要好好看看大屏幕,确定学生是不是能看得见。注意教学细节。
说课稿 篇8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深化,是学生更好地学习后面内容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国情(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必要性)含义、要求、目的、做法。
2、能力目标:
(1)具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能力。(2)具有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具有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三)、教学的重、难点
依据人教版课程标准,在全面了解教材基础上,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要求、做法。
教学难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
一些学生对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认识不足,在生活中不自觉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如存在浪费纸张、粮食、随地吐痰等现象。
三、教法分析
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采取情境创设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点拨启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活动。
四、学法分析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步感知:
通过欣赏歌曲《地球你好吗?》引导学生思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复习我国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认清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环境形式。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认识为什么实施可持续发展作铺垫。
(二)认真倾听----形成共识
活动一: 播放视频《资源扫描》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让学生认识我国的资源国情,感知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认识我国的资源国情。
活动二:通过让学生说说人类受到大自然惩罚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大自然的正确态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身边经历过的、或了解的事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活动三:通过教师引导、师生分析,明确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活动四:通过欣赏漫画和自主阅读,让学生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五:通过请你决策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循环经济的方案的选择和小组探究及交流,来检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三)提高认识-----落实行动
活动六: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为落实行动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体现在思想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通过学习,增强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作一名有责任心的公民。